中國十大杰出講師李強有這樣一句話:“不是老板給我多少錢,我做多少事。而是你做了多少事,老板才會給你多少錢!贝嗽拰ξ业膬刃挠|動很深。
記得1997年,我剛到豫光時,對河南的氣候還不是太適應。多次寫材料時,頭上的汗珠子往下掉,稿紙常常被打濕一片。
最難忘的一次,有一天晚上,剛吃過晚飯,辦公室主任打電話說,第二天有領導來參觀,要寫一個匯報材料。我騎上車就往公司趕,沒走多遠天突下暴雨。十幾分鐘的路,我被淋成了落湯雞。畢竟已是秋天,不一會兒就覺得渾身冰涼冰涼的。無奈之下我就地取材,脫下衣服,在身上裹上了報紙,堅持把材料寫完。
2000年8月24日,是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日子。那是我結婚的第二天。因為當時工作忙,我雖然結婚了,但還沒顧上領結婚證。那天我到辦公室去開婚姻證明。剛到一樓走廊,恰好碰到了董事長。他手里拿著一份材料,看到我就說:“小屈,下午李省長要來,你把這個材料再改一下!蔽译m然有點蒙,還是說了聲好,便接過資料忙了起來。那天,新婚的妻子在家整整等了我一上午,結婚證也只得次日再去領了。
我們企業有一個很好的用人傳統,那就是看你做成了什么。在豫光,干實事的人總會被領導高看一眼,厚愛一點。2005年,由董事長親自提名,把我調到集團公司企業管理處;隨后,又調任公司黨委宣傳部;目前,又走上了駐外工作崗位。這一個個成長的平臺,遠比報酬更為重要。正如李強老師在給我們培訓時說的:“在企業中,態度等于報酬,報酬等于態度,態度左右行為,行為養成習慣,習慣形成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!彼栽诿恳粋崗位,我都不敢有絲毫懈怠。
大河無水小河干。此理我們都懂。所以,無論我們在哪個崗位,也無論我們做了多少工作,我們都應該將付出和收入放在一起來衡量,多問幾遍自己:“我做了什么?我究竟做了多少?”
——《河南工人報》
,